後設小說大師符傲思曾在他的小說裡寫著:他(很神奇地出現在自己的小說中並)看著自己筆下人物在馬車上睡著的樣子,然後開始煩惱著接下來要拿他的小說人物怎麼辦。但是,我相信符傲思這麼說是騙人的,一定是騙人的。雖然我自己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但是我當初一定也是騙人的。一個作家絕對知道要拿自己的角色怎麼辦,如同符傲思最後還是給了那個曾讓他不知所措的角色幾種可能的結局。

若要說一個作者真正無法掌控自己的角色或故事,只能舉出少數非常極端的狀況,例如當年霹靂布袋戲的黑道戲迷揚言,一旦編劇的膽敢殺了葉小釵這個忠肝義膽的角色,就要放火燒霹靂攝影棚云云。在那樣的狀況下,編劇就算早已想好葉小釵之死的完美劇本,恐怕也不敢拿出來演。或者,另一個可能的狀況是,當作者的只替角色想到部份故事,只是卻還沒想到這些故事要怎麼結束,所以作者可能暫時不知道要怎麼去處理一個角色。「暫時」。

任何一個獨立、非商業取向的故事作者,都擁有著任意處置筆下角色的威能,也絕對不會輕易放任角色爬出自己的掌心之外的。就算他們替角色所想出來的結局很爛,但讀者終究還是無能置喙;畢竟,作者本人都這麼寫了,一般普羅大眾就算再不爽,也只能在讀後感、評論、同人誌,或是各式各樣的fanfic, fanart裡精神報復。更有才華的讀者或許可以效仿Jean Rhys或是David Henry Huang,自己化身為作者,寫出一本新的作品來顛覆之前某人寫的故事。但是無論如何,故事結束之後所發生的顛覆,都不是故事本身──就像我們不會說《夢迴藻海》是《簡愛》的結局。所以,就算羅蘭巴特說作者已死,讀者也不能因此將某個已經被作者明白寫死的角色「詮釋」成活的。

啊,糟糕,我覺得我好像沒有把話說得很清楚。總之呢,我的重點是,作者從來沒有死;就算讀者看到作者死了,那也只是他自己選擇要死或是詐死,後現代讀者不必太開心。這樣說可能還是太抽象,那我們就拿「結局」來舉例說明好了。
今天如果一個作者像所有傳統作者般寫出了一個明確的結局,那結論就是作者最大,他說怎樣就怎樣,沒什麼好爭辯的。另一方面,如果作者寫出了多重結局,如同符傲思給了《法國中尉的女人》至少三個版本以上的結局,那絕對也是符傲思刻意寫給他的讀者去慢慢玩味的,所以說到底,符傲思還是一手掌握著自己小說的一切,讀者再怎麼玩花樣也是在符傲思所給定的範圍裡玩。這樣的作者,死了嗎?我可不這麼認為。最後,那開放性結局又如何呢?其實在這種創作方式裡,作者的影子仍然是無所不在的,因為無論怎麼說,開放性結局仍是作者的選擇。是作者預先留好一堆伏筆和路子,讓讀者自己費思量想結局,這種結束故事的方式不也是作者操弄讀者的一種手段嗎?讀者開開心心地去想破頭,想不通可能還得回去多翻翻看前面作者寫了什麼......就算這樣的作者沒有給故事一個結尾,他的意志還是無時無刻存在於故事的結尾中。

作者之死既然只是個後現代噱頭,那麼讀者之生也沒什麼好慶祝的。每當後現代讀者們因作者給了自己更多與故事發展作互動的空間而雀躍不已,他們恐怕都忘了若非作者皇恩浩瀚地送出邀請函,
他們仍然只是被動的一群。或許後現代的國王皇后會打破傳統邀請平民參加皇室舞會,但是曲終人散後,城堡仍為皇室所有,而書記官也不會將當晚參加舞會的平民列入史冊。

說來說去,雖然最近幾年唸了一些後現代理論,什麼眾聲喧嘩啊作者已死啊後設啊互文啊有的沒的一堆,但要我打從心底相信這些理論,還是很困難。我可以不相信作者說的都是真話,但是我絕對相信作者無邊無際的威能。要作者死而讀者生,我想恐怕只能趁作者寫小說寫到一半時拿著菜刀衝進去殺了他,搶過原稿自己改寫,或是玩什麼網路共筆小說的遊戲了吧。

P.S.有些人會將自己的論說文被錯誤解讀或是解讀成其他意思當作「作者已死」的證明,嚴格來說這樣講是沒錯,但是因為我今天想討論的是「故事」的作者,而不是「論述」的作者,所以這種案例就存而不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m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