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Neverland

Michael: Can we have him for supper?

Sylvia: Have him to stay for supper, Michael. We are not cannibals.

好可愛的對話。

btw,

英國人生長於豐沛的舊世界文化血脈中,說話方式太文明、太風雅、太複雜,
完全不同於直來直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直腸子美國式會話。
他們每個日常對談中隨口說出的單字、片語都可能蘊含著
足以花上大半天時間去品味推敲的人文內涵;
這種極端有教養的談話魅力可造就成千個令人心動的紳士、上萬個令人心儀的淑女,
問題是,正因英國人太習慣於這套機智世故的言談模式,
將它完全融入了最通俗最居家的每句日常對話中,
使得英國小學生說話的口吻,聽起來跟美國大學生沒什麼兩樣。
我們甚至還沒提到英國社會文化的虛偽爛熟和矯揉造作。

可話說回來,台灣人隨口用上一些自己也不清楚典故的俚語成語慣用語,
在許多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老外──
如我那拿了三個劍橋英文博士、超紳士超文藝的英詩教授Jason看來,
就像是孔夫子再世或是白居易重生......多麼浪漫、幾有異國情調,
殊不知其實我們只是「習慣」了那樣說話,並不代表我們有文藝素養到哪去。

因為對彼此的不了解(不可能了解),所以愛上對方蒙著異國文明面紗的虛像,
就像我說英國小學生言談比美國大學生還有教養、
或是英國佬Jason被他台灣老婆的一句最近「氣」不太順迷得神魂顛倒
(他認為「氣」是一個神秘古老的中國秘密,像他這外國人窮其一生也不會懂)。

其實,扒開這些不被當一回事地自然傳承下來的語言文字外衣,
英國人和台灣人,有什麼兩樣嗎?
撕光了所有社會、身分、文化內涵的標籤之後,
赤裸裸的英國人和台灣人會做的第一件事,
不都是匆匆忙忙遮住三點,找東西蔽體嗎?

為什麼看美國人強尼戴普演英國人的《尋找新樂園》,
會讓我想到這些東西呢?

文化這玩意真其妙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m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